網站首頁 健康小知識 母嬰教育 起名 運動知識 職場理財 情感生活 綠色生活 遊戲數碼 美容 特色美食 愛好

古人沒有鐘錶是如何計時的?

欄目: 生活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2.53W

主要使用圭表、日晷、漏刻等方式計時。圭表是依靠日影長度來計時的工具;日晷由一根晷針和一個刻有刻線的晷盤組成,以光的投影來判斷時刻;漏刻就是利用水流的均衡性原理,在壺裏盛水,通過觀察壺上刻有時間的標尺位置來判斷時間。

古人沒有鐘錶是如何計時的?

人們最初使用的是一種叫“圭表”的計時器,它是一種依靠計算日影長度來計時的工具。所謂“圭表”由兩部分組成:直立在地面測日影的標杆或石柱叫做表,南北放置測量表影的刻板叫做圭。時間又被稱為“光陰”,意即太陽在地上留下的陰影,光陰一詞就和圭表有關係。在圭表的基礎上,人們又發明了“日晷”,還是以光的投影來判斷時刻。日晷由一根晷針和一個刻有刻線的晷盤組成。當太陽的方位變動時,晷針在晷盤的投影所指的方向也不一樣。古人根據長期的觀察,確立了十二個時辰所對應的日影方位並以此來判斷時間。比如“午時三刻”指的其實就是日晷盤午時位置的第三個刻度。

古人沒有鐘錶是如何計時的? 第2張

圭表和日晷都是利用太陽來計時的方法。但碰到陰雨天如何計時呢?古人發明了“漏刻”的方法。“漏刻”就是利用水流的均衡性原理,在壺裏盛水,通過觀察壺上刻有時間的標尺(叫刻箭)位置來判斷時間。“漏刻”的方式由於不受天氣和氣候的影響,在中國民間長期被廣泛使用。機械動力的計時器在中國古代也是存在的。宋代蘇頌在張衡發明的水運渾天儀的基礎上改造完成的水運儀象台可以準確報時,並顯示十二個時辰。

除此外,還有香篆、油燈鍾、蠟燭鍾、沙鍾等計時工具。17世紀後,西方更為精密的鐘表傳入,人們逐漸放棄了原有的計時工具。在計時方法上,古人採用百刻制的方式,即將一晝夜均分為一百刻,一刻約等於14.4分。隋唐時期發明了十二時辰計時。西方鐘錶傳入中國後,為適應24小時計時的方法,百刻制改為96刻制;一個時辰兩個小時,一個小時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