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小知識 母嬰教育 起名 運動知識 職場理財 情感生活 綠色生活 遊戲數碼 美容 特色美食 愛好

如何判斷「消炎針」的給藥間隔時間?

欄目: 醫療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2.31W

「消炎針」的合理間隔時間究竟是多少呢?有哪些因素影響給藥時間?

如何判斷「消炎針」的給藥間隔時間?

給藥間隔依據何在?

01

藥物半衰期(t1/2):指血漿藥物濃度由最大值下降一半時所需的時間,通常用 t1/2 表示。藥物半衰期長表示在體內消除慢,滯留時間長。因此注意藥物半衰期,對於掌握藥物在體內停留時間、積蓄程度,特別是確定反覆用藥的給藥間隔時間調整給藥方案有很大價值。但依據藥物半衰期確定給藥間隔時間也存在侷限性。

如何判斷「消炎針」的給藥間隔時間? 第2張
02

抗生素後效應(post antifiotic effect,PAE):是指細菌與抗生素短暫接觸後,當藥物濃度下降,低於最低抑菌濃度(MIC)或消除後,細菌的生長仍受到持續抑制的效應。抗生素產生 PAE 的機理目前尚不明確,有學者認為抗生素與細菌短暫接觸可引起細菌非致死性損傷,或抗生素與細菌靶位持續性結合,導致細菌恢復再生長時間。因而不同抗菌作用原理的抗菌藥物,其 PAE 產生的原理也不同。

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給藥有講究

01

下圖是兩次給藥的血藥濃度曲線,線段 A 是兩次給藥的間隔時長,線段 B 是血藥濃度處於 MIC 值以上的時長。B 除以 A > 60%,這是這類抗菌藥物給藥間隔的制定依據

譬如:頭孢類就屬於短半衰期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bid 給藥需要嚴格遵守 12 小時給藥。一般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給藥不寫 qd、bid、tid,而是以 qd、q12 h(每 12 小時一次)、q8 h 或者 q6 h 下醫囑。

如何判斷「消炎針」的給藥間隔時間? 第3張

影響給藥間隔時間的其他因素

01

病因素:t1/2 是表示體內消除能力的一種指標,它的改變必將反映消除藥物器官功能變化,當腎臟功能減退、肝功能病變時,如按常規給藥顯然不合理。總之,肝、腎、胃腸道和循環系統等疾病對藥物在體內過程影響很大。

如何判斷「消炎針」的給藥間隔時間? 第4張
02

生理因素:由於老年人、小兒及孕婦因其生理功能,解剖結構,周圍環境的不同與變化,因而藥物在體內的藥動學與藥效學各有差異。所以老年人應減少藥物劑量或是延長給藥的間隔時間。
小兒處於生長髮育旺盛階段,各年齡期的身高、體重、體表面積、組織器官及內臟功能差別甚大,因而其藥代動力學過程具特殊性,對藥效的反應也不盡相同。婦女在妊娠期間由於母體的變化,胎兒胎盤的存在及激素的影響,藥物的吸收,代謝和轉運及排泄等均與非妊娠時期存在很大差別。

03

藥物間的相互作用:臨牀治療多采用 > 2 種藥物聯合應用,期望獲得協同作用,但往往在聯合用藥過程中一種藥改變一種藥物的吸收、代謝和排泄,故也影響藥物的 t1/2。

04

這些都説明臨牀實踐中採取 qXh 這種過於程式化的用藥形式是不可取的。對於特殊人羣(如老人、兒童)和特殊病例(如肝腎功能障礙等),除了注意用藥間隔,還應該考慮給藥劑量。因為這些人羣和患者的藥代動力學參數有別於一般正常人。所以,無論是醫師還是藥師,建立合理用藥的理念是關鍵,而不僅僅依靠一種程式化的形式來規範行為。

給藥療程的講究

01

確定給藥的時間間隔主要根據藥物的半衰期。有些藥物給藥一次即可奏效,但大多數藥物必須按規定的劑量和時間間隔連續給予一定的時間,才能達到治療效果,稱為療程。抗菌藥物更要求有充足的療程才能保證穩定的療效,並避免產生耐藥性,絕不可給藥 1~2 次出現藥效就立即停藥。例如,抗菌藥物一般要求 2~3 天為一療程。

特別提示

以上為個人經驗,用藥請遵照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