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小知識 母嬰教育 起名 運動知識 職場理財 情感生活 綠色生活 遊戲數碼 美容 特色美食 愛好

孩子的東西被搶,是該讓娃“謙讓”還是搶回來?家長別做糊塗事

欄目: 校園生活 / 發佈於: / 人氣:2.52W

簡要回答

作為父母,我們都經常會面臨一個問題:當孩子的東西被搶奪時,我們應該怎麼辦?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父母都會教育孩子“謙讓”,以展現自己的大度。然而,這種做法真的對孩子有利嗎?在我育兒的過程中也曾遇到過類似的困境。通過一次事後反思,我意識到自己曾錯誤地要求孩子無條件地退讓,為了顧及他人的面子,讓孩子受到了傷害。從這件事情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謙讓”應該是自願的,而不是被迫的。在孩子的成長中,我們應該教會他們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不被人欺負,同時也要學會分享和謙讓。本文將深入探討這個話題,並分享一些我自己的思考和經驗。

正確的分享教育方式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分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價值觀和品質。但是,我們應該教給孩子什麼樣的分享方式才是正確的呢?我認為,正確的分享方式應該是自願的、主動的,而不是被逼迫的。舉個例子,當孩子主動願意將自己的蛋糕分給別人,或者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這樣的分享行為可以培養孩子的慷慨和大方。但是,如果孩子被要求主動退讓,而對方並不感激,甚至試圖佔據我們的東西,這種情況下,孩子的“物品所有權”就被侵犯了,這並不屬於真正的謙讓,容易傷害孩子的佔有慾。
此外,我注意到孩子在兩歲多後逐漸形成了物權意識,對自己扣在手裏的東西或者是屬於自己的物品,具有很強的佔有慾。這種“自私”屬於天性,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家長不應該誤認為孩子缺乏大度,相反,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佔有慾。當孩子稍大一些後,再教會他們如何分享。因此,正確的分享教育方式應該是在孩子自願的基礎上進行,而不是要求他們無條件地退讓。

孩子的東西被搶,是該讓娃“謙讓”還是搶回來?家長別做糊塗事

教會孩子保護自己權益的重要性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首先要告訴孩子,對於自己的物品,他們擁有支配權,可以選擇分享給他人,也可以選擇拒絕。但是,當對方不講道理地搶奪時,孩子可以堅決地捍衞自己的物品權,大聲拒絕對方。同時,我們也應該告訴孩子,在沒有徵得他人同意的情況下,不要去搶奪別人的東西,因為這是無禮的行為。
面對搶奪者,如果孩子有足夠的力量,他們可以勇敢地奪回自己的東西。但是,如果孩子力氣不夠,他們可以尋求父母、老師的幫助,而不是害怕忍讓。這樣的教育不僅關注孩子的權益,還教育他們成為一個良好的孩子,不去欺負別人,不去霸道地佔有別人的東西。因為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成長產生着深遠的影響。

孩子的東西被搶,是該讓娃“謙讓”還是搶回來?家長別做糊塗事 第2張

正確引導孩子的謙讓行為
謙讓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有助於建立友好的人際關係,釋放善意。然而,毫無條件地示好對方可能會導致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過分關注他人的意見,從而失去自己的喜好和感受。因此,在引導孩子的謙讓行為時,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友好的分享教育
當兩個孩子同時玩一個玩具時,對方主動謙讓,讓我們先玩半個小時。當結束後,我們應該主動將玩具還給對方。或者,當我們分享了自己的零食時,對方接受後友好地分享了他的玩具,孩子就能體驗到分享的快樂和被分享的快樂。這種分享方式能更好地激發孩子的自主性和大方。
2、自主捍衞權益
當孩子被搶奪時,家長要教育孩子捍衞自己的權益。告訴孩子,在被逼迫時有權拒絕對方的要求,大聲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如果孩子力氣不夠,可以尋求父母或老師的幫助,而不是害怕忍讓。這樣的教育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和保護自己的意識。

孩子的東西被搶,是該讓娃“謙讓”還是搶回來?家長別做糊塗事 第3張

個人總結
回顧自己的育兒經歷,我意識到在教育孩子處理被搶奪問題上存在着錯誤的觀念。過去,我主張孩子無條件地退讓,因為我自己過分在意麪子問題。然而,這種做法並沒有教會孩子真正的謙讓,反而傷害了他們。孩子的謙讓應該是自願的,而不是被迫的。此外,我還發現孩子在兩歲多後開始形成物權意識,對自己擁有的物品有強烈的佔有慾。這是天性,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佔有慾,保護他們的權益,並在適當的時候教會他們分享和謙讓的正確方式。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成長有着深遠的影響。在教育孩子處理被搶奪問題時,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導孩子保護自己的權益,同時也教育他們成為良好的孩子,不去欺負別人,不去霸佔他人的東西。通過正確的引導,我們能夠培養孩子分享、謙讓和保護自己權益的積極品質,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人。
作為一位90後寶媽,我關注育兒知識,並願意與大家分享我的經驗和思考。如果你對育兒有任何問題,歡迎關注我,每天與我一起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

孩子的東西被搶,是該讓娃“謙讓”還是搶回來?家長別做糊塗事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