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小知識 母嬰教育 起名 運動知識 職場理財 情感生活 綠色生活 遊戲數碼 美容 特色美食 愛好
當前位置:酷知知識幫 > 母嬰教育 > 親子

千萬別被“做情緒穩定的媽媽”裹挾,也可能是一場育兒綁架

欄目: 親子 / 發佈於: / 人氣:2.66W

簡要回答

相信每一個喜歡看豆媽文章的小夥伴,都和豆媽一樣,學習了很多育兒理論,也非常認同,可是突然有一天發現,我們可能都被這些育兒理論裹挾,變得面目全非了。

要做一位情緒穩定的媽媽
説實話,豆媽的幡然醒悟,是在孩子的憤怒中,被打擊出來的。有一天,一向和豆媽無話不談的兒子,反擊豆媽的要求時候説,你不是一個好媽媽,別人家的媽媽就不會這樣要求孩子。
在那一刻,豆媽終於知道了血湧頭頂是何滋味了,接下來一頓爭吵,母子不歡而散。深夜,豆媽睡不着,開始一點一點覆盤爭吵的來龍去脈,發現自己是聽見孩子説,不是好媽媽,然後開始難受和暴走的。
為什麼如此在意自己是不是一個好媽媽?然後又在事後的深夜,如此地自責和愧疚呢?
豆媽和小夥伴分享一下自己的整個反思和感悟吧。
經過一番向內的覺察和回看,豆媽發現,自己把學習育兒知識、看育兒書,甚至按照育兒書上説的那般努力改變自己,都看做是為孩子做出的犧牲和付出,更為重要的是,認為做了這些事情,就可以向所有人證明,你看我是按照一個好媽媽的標準去做的。
可事實上,自己這般努力,真的都是為了孩子嗎?還真不是,這隻能看做是自己的一種選擇,當把自己的行為歸屬於自己選擇,讓責任迴歸自己的時候,豆媽發現自己整個人都神清氣爽了。
原來做這些事情,首先是為了悦己的,其次才是孩子受益。那麼,是不是好媽媽還有那麼重要嗎?
自己的本意也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自己想成為能夠讓親子關係順暢的媽媽,和孩子享受這一程的母子温情罷了。
解決了自己情緒上頭的問題,豆媽又開始了自責和愧疚,懊惱自己因為孩子的一句話而發生衝突。
為什麼?
因為“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對孩子至關重要”這句話豆媽一直深信不疑,所以覺得自己沒能讓情緒穩定,太失敗了。
你有過和豆媽一樣的經歷感受嗎?

千萬別被“做情緒穩定的媽媽”裹挾,也可能是一場育兒綁架

被情緒穩定裹挾的愧疚感
豆媽想起了前段時間追的一部劇《愛情而已》,其中一段劇情非常打動豆媽。劇中兩位閨蜜,其中一位離婚帶着女兒生活,另一位還未婚。這位媽媽就是去接個電話,也就兩分鐘的時間,再回到客廳,直接傻眼了。
只見客廳裏灑滿了大米,原來是已經上幼兒園的女兒,把一袋大米給弄到地上到處都是,本來就被工作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媽媽,在這一刻繃不住了,大聲訓斥了女兒。
後來,閨蜜趕來一起收拾房子,媽媽哄女兒睡着後,非常自責,她説孩子今晚可能會做噩夢哭醒。當她説,育兒書裏都説要做情緒穩定的媽媽才是好媽媽,這樣的話只能增加她的內疚和負罪感,再無其他用處。
豆媽對這位媽媽説的話,特別有共鳴,而且會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裏,影響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和照顧,會下意識地做一些事情,都是用妥協填平那些愧疚的黑洞。
可是,後來發現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根本對孩子的教育沒有任何好處,反而還生出很多副作用。
更為重要的是,越努力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越覺得自己情緒不夠穩定,反而因為總是要控制情緒,憋出內傷,整個人的狀態都不好了。
保持情緒穩定太難了,你有沒有和豆媽一樣的感慨呢?

千萬別被“做情緒穩定的媽媽”裹挾,也可能是一場育兒綁架 第2張

不是情緒穩定而是流動
豆媽也知道,情緒像一種能,就算是負面情緒,也是人身體裏需要的東西,排斥只會讓自己被更多情緒裹挾,失去理性判斷。
如果把情緒比作水,那麼這股水流需要是流動的,否則就成了死水一潭,我們都知道死水只會讓水潭發臭,只有活水才能讓水潭生機勃勃。
所以,豆媽就在想,那麼情緒穩定就一定是心如止水,不能有任何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嗎?
肯定不是,事實證明,你越努力控制和壓抑自己的情緒,越容易被情緒反噬。正因為有很多成年人在努力控制情緒,才會有那麼多成年人崩潰的一瞬間。
你看,治理洪水從來都是疏導不是圍堵。
那麼,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才是好媽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對媽媽們的一場育兒綁架。
因為這一句話,讓媽媽失去了屬於自己的情緒流動,讓媽媽為了情緒穩定強行保持穩定。
豆媽想説,媽媽生而為人,首先是自己,在這基礎之上才是媽媽。一個失去自我的媽媽,也無法給到孩子更多正能量。

千萬別被“做情緒穩定的媽媽”裹挾,也可能是一場育兒綁架 第3張

做一位情緒流動的媽媽
那麼,如何才能做一位情緒流動的媽媽呢?
首先,需要正確地認識情緒以及情緒顆粒度。媽媽只有正確認識情緒,尤其認識到負面情緒的意義,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認知情緒。
比如,恐懼這種情緒是提醒我們遇到了危險,引起警覺;焦慮這種情緒是提醒我們當下要做事情行動起來,不能再思考;失落這種情緒是告訴我們,需要重新看待遇到的問題或者困境,找其他辦法解決。
還有情緒顆粒度,是指覺察情緒的細微分別。比方説,開心這種情緒具體還可以分為,愉悦、高興、愉快、欣慰、歡喜等等。這種詞語的表達就是情緒顆粒度,顆粒度越小越細膩,表達情緒就越精準。
當你及時覺察當下自己的感受,區分情緒變化,自己就能對其進行疏導和化解。
其次,學會疏導情緒。正如前面所説,情緒很像流動的水,既然是流動的水,會來也會走,所以當一種情緒來了,便不要抗拒,而是先接受,然後再看情緒想告訴我們什麼?我們的身體感受又是什麼?然後做出判斷和選擇。
最後,用正確的方法讓孩子感知媽媽的情緒變化。對於媽媽來説,向孩子傳遞正能量的情緒是對的,但並不代表給孩子編織一個童話世界,也需要讓孩子知道,媽媽也是會有負面情緒的。
當孩子做錯事情,我們可以生氣,但是這種生氣不是被情緒裹挾下的給孩子發脾氣,而是用語言告訴孩子,你這樣做,媽媽不高興,然後告訴孩子,媽媽為什麼不高興。
在和孩子説出自己情緒的那一刻,本身對自己的情緒也是一種疏導,你會發現自己也沒有那麼生氣了。
媽媽是人不是神,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慾,也有自己的悲喜和偏好,讓孩子感知到一個真實的媽媽,遠比一個看似完美又沒有温度的媽媽重要得多。

千萬別被“做情緒穩定的媽媽”裹挾,也可能是一場育兒綁架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