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小知識 母嬰教育 起名 運動知識 職場理財 情感生活 綠色生活 遊戲數碼 美容 特色美食 愛好
當前位置:酷知知識幫 > 母嬰教育 > 親子

父母説教孩子時,三種常態化表現會起“反作用”,説教也要講方法

欄目: 親子 / 發佈於: / 人氣:2.44W

簡要回答

從孩子出生那一刻開始父母似乎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小時候不會説話哇哇大哭時,你會崩潰到想要咆哮;等長大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識頂嘴時,你又會被氣得暴跳如雷。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説教也成了父母最常掛在嘴邊的“嘮叨”,時不時地拿出來殺一殺孩子的威風。可豆爸需要提醒你,你有沒有發現,你説教的次數越多,寶寶反而對你的話越來越不“感冒”,這其實就是父母的説教起到的反效果。事實上,不光是説教,父母的其他三種常態化表現,同樣能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父母説教孩子時,三種常態化表現會起“反作用”,説教也要講究方法豆爸曾經在網絡上看過一個視頻,內容是小時候和父母要錢的一個片段,孩子對媽媽説:“媽媽你給我五毛錢”,媽媽的回答是:“我看你像五毛錢”。或許在十幾二十年前,這句話對於那些厚臉皮的寶寶來説還算是正常,可對於現在的敏感寶寶來説,別説父母的拒絕,父母日常的三種常態化教育方法,都會讓引發寶寶的牴觸情緒。

【情緒激動抗拒型】:讓孩子毫無還嘴之力
遇到喜歡的東西,即使是在人來人往的商場,寶寶也總是要躺在地上撒潑打滾,非要逼着父母答應不可。
在遇到這種情況時,許多父母都會對孩子提出來的“非分”要求立馬火冒三丈,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指責孩子,甚至當着其他人的面動手打孩子。
這樣做的結果無非有兩種:第一,孩子不吃這一套,死皮賴臉地通過各種方式來威脅父母,以此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第二,無條件服從,默不作聲地承受着父母的責罵。可無論是哪種結果,對於孩子來説都沒有起到實際的説教意義,即使父母將孩子好好教訓了一頓,孩子歸根到底還是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換句話來説,他們記不住自己的錯誤,反而只能記住父母的怒火和打罵。
正確的做法是,遇到撒潑打滾的寶寶,父母的第一件事就是選擇忽視,靜靜地在旁邊看着他,發現無法實現自己的企圖後,寶寶自然會意識到這一招沒用。
在寶寶情緒冷靜下來之後,父母要耐心地詢問孩子為什麼要這個玩具?家裏的玩具和其有什麼區別?為什麼不給孩子買?這三點一定要表達清楚。
只有給出孩子充分的理由,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是在無理取鬧,從而記住錯誤。

父母説教孩子時,三種常態化表現會起“反作用”,説教也要講方法

【明知故犯無賴型】:沒有足夠的信服力來教育孩子
我們經常會教育孩子玩手機、看電視不好,可是在孩子面前我們依舊抱着手機不能自拔,看電視的時候更是開心到哈哈大笑,轉頭卻對孩子説一句:“趕快去寫作業,電視有什麼好看的?”
試想一下,這可能嗎?
答案顯而易見。你明明知道孩子難以抗拒這些誘惑,在孩子面前卻明知故犯地耍無賴,又怎麼讓孩子信服你的説教能力呢?
正確的方式是,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不論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從自身做起,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説教變得更有信服力。
都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評判孩子的時候先看看自己做的對不對,如果不對改正之後再去説教孩子,這才是教育孩子的根本所在。

父母説教孩子時,三種常態化表現會起“反作用”,説教也要講方法 第2張

【迫不及待反攻型】:孩子必須無條件服從
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形:
外出前,媽媽和孩子説好幾點回家,可是到了時間孩子卻反悔,許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發脾氣:
出門前都説好的,你這樣的話以後也別想着出來了,自己在家待着吧。
父母這種迫不及待反攻型説教方式或許孩子小時候還能應付得了,畢竟孩子禁不住嚇,生怕你下次就不帶他出來。
可長大後的他們可能就不會這麼無條件順從,小心思更是把你拿捏的穩穩的,甚至還會和你對着幹,反正就是不接受你所發出的指令。這個時候你就會想孩子怎麼變成了這樣,一點都不如小時候聽話,殊不知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已經瞭解了你的套路,自然也就不會放在心上。
正確的方式是,告訴孩子要遵守約定,否則自己就是言而無信的人。
如果舉一個例子效果會更好,採用互換身份的方式來模擬場景,讓孩子知道這樣做對方心理是什麼樣的感受,簡單的道理用在他自己身上,效果就會顯而易見。
父母之所以會出現上面三種錯誤行為,究其根本還是因為錯誤理解了説教的真正含義,説教從來都不是為了打壓孩子,相反,説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直都是要將孩子拉到自己的“戰線”。

父母説教孩子時,三種常態化表現會起“反作用”,説教也要講方法 第3張

父母説教為了打壓孩子,而是讓獨立的他們和自己站在同一“戰線”
事實上,我們每一次地説教都是讓孩子認同自己的觀點,那麼自然也就不會出現他們不聽話的情況發生。父母如何做才能讓他們和自己站在同一“戰線”?

父母説教孩子時,三種常態化表現會起“反作用”,説教也要講方法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