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小知識 母嬰教育 起名 運動知識 職場理財 情感生活 綠色生活 遊戲數碼 美容 特色美食 愛好
當前位置:酷知知識幫 > 情感生活 > 親情

不敢發脾氣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憐?這對母子的故事讓無數家長反思

欄目: 親情 / 發佈於: / 人氣:2.46W

 

簡要回答

孩子發脾氣,並不是件壞事。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發脾氣時,接住孩子的壞情緒,引導他認識情緒、控制情緒。肯德基門口看到這麼一幕,內心很複雜。一個男孩想吃肯德基,媽媽不準,讓他趕緊回家。男孩氣鼓鼓地説:“不回家!”還跺着腳大喊大叫:“我要吃肯德基!肯德基!……”同時身體還大幅度地左右搖晃着。媽媽不耐煩地説:“我剛買的包子,吃包子不行嗎?”男孩倔強地喊:“我就想吃肯德基!”他一邊搖媽媽一邊開始哭鬧起來,情緒激動時還把媽媽手裏的包子給甩掉了。媽媽再也忍不了,她暴吼一聲:“你再給我鬧!”還順手給了他一巴掌。男孩哭得更大聲了,一邊哭還一邊淚汪汪地張開雙臂讓媽媽“抱抱”。媽媽推開他的懷抱厲聲質問:“你還給我發脾氣不發了?啊!還發不發了?説!”男孩不回答,只是大哭大鬧地求抱抱。媽媽對他的請求置之不理,只是反覆吼他:“以後還發不發脾氣了?説!”直到男孩哭着説“再也不發脾氣了”,媽媽才黑着臉往家的方向走。男孩趕緊乖乖跟上。他再也不吵着吃肯德基了,還把掉在地上的包子撿起來揣在兜裏了。圍觀這一幕的我,好想上前抱抱他!然後把他的小手放到媽媽的大手裏,對媽媽説:“孩子願意對你發脾氣,這是好事,你要好好珍惜啊!”

之所以這麼説 ,是因為身為二胎媽媽的我有一段血一般的教訓。
我家老大,小時候脾氣特別壞:
一不高興就摔東西,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嗷嗷大叫。
暴脾氣上來時踹壞過一個塑料小板凳腿,讓人驚訝才5歲的孩子怎麼會有這麼大的火氣。
每次老大發脾氣,暴脾氣的爸爸喜歡揍他,尤其在他亂摔東西時,曾用晾衣架在他的背上打出好幾個梗子。
這時候奶奶就出來“護犢子”了。
一邊罵他“你這臭脾氣還想管我孫子”,一邊把老大拉一邊,百般哄勸、遷就。
而我呢,看到這些雞飛狗跳的場景就感到煩,所以經常對孩子冷處理,一看到他發脾氣就晾着他、不理他、扭頭就走。
我不是沒想過講道理,可他在氣頭上根本聽不進去,越説他越嚎。
如今,被爸爸、奶奶和我合力教育出來的老大已經12歲了,不但沒有改掉暴脾氣,反而養出了一身“壞毛病”。
因為經常捱揍,小時候他很怕爸爸,看到爸爸就像老鼠見了貓,別説大叫大鬧了,連走路都悄無聲音的,生怕惹毛了他。
老公對此洋洋自得,不止一次説“我征服了他”,“他怕我”。
可他很快就被“打臉”了。
因為正值青春期的兒子對爸爸動不動就暴揍的方式特別抗拒。
上次因為奶奶沒敲門進了他房間,他指着奶奶大喊大叫,爸爸上去就是一巴掌。
沒想到,兒子竟然還手了!
拿起水果刀就要跟爸爸拼命。
老公抬手擋了一下,手都被扎流血了。
婆婆和我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這對盛怒之下的父子拉開。
慌亂中,每個人都在地板上留下一個血腳印,甚是觸目驚心……
老公用暴揍的方式對待發脾氣的老大,老大反而越發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越發叛逆。
婆婆的失敗就更不必提了,因為不敲門就被孫子指着鼻子數落。
她的溺愛導致老大在他面前越發放肆,情緒控制能力更差。
兒子在我面前呢?
讓憋住脾氣就憋住,讓聽話就聽話。
我曾誤以為這是教育成功的表現。
直到半年前我偷偷看了他的日記,才知道他心裏積怨頗深:
“媽媽動不動就對我甩臉子,讓我經常懷疑自己有毛病、罪不可赦。
小時候還害怕她不要我,哭着讓她抱、她也不理,嚇得我晚上都在做噩夢。
搞得我現在一看見別人臉色不好就緊張,生怕哪句話説錯了得罪人。
以後我一定報考一個很遠很遠的大學,找一個跟媽媽不一樣的女朋友,一年回來看她一次就夠了……”
怪不得,他現在跟我越來越沒話説;
怪不得,他一直想報考海南的大學;
怪不得,他經常悶悶不樂。
爸爸的暴揍、奶奶的溺愛、我的冷漠,非但沒有剋制他的壞脾氣,反而讓他越發坐卧難安。
他舊的負面情緒還未得到宣泄,就因為我們的錯誤處理方式又產生新的負面情緒,始終未獲得心理上的安寧。
也難怪他始終沒有建立起積極向上的情緒,反而越來越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不敢發脾氣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憐?這對母子的故事讓無數家長反思

老大扎傷老公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全家氣氛都很低迷。
老大拒絕向爸爸道歉。
婆婆長吁短歎的,覺得父子相殘“太作孽了”。
老公更是消沉,覺得自己養了一個不孝子,人生無望,他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了老二身上。
很不幸,4歲的老二跟哥哥脾氣一樣壞,脾氣上來了經常撒潑打滾、摔玩具。
每當老二發脾氣時,老大就打弟弟,他暴揍弟弟的樣子像極了老公暴揍他自己的時候。
這讓我意識到:
同樣的情景不能再在老二身上發生,我們必須做出改變。
我看了很多教育方面的書、論文,諮詢了好幾個心理學方面的朋友,還詢問過身邊其他媽媽,在老二身上實驗了好多次,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
孩子發脾氣,這不是什麼壞事,反而有利於他學着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講兩件小事:
有一次他看到小區便利店的捷德奧特曼,非要買,不買就躺地上撒潑。
周圍人來人往,我又氣又尷尬,但我努力剋制住丟下他走掉的衝動。
只是蹲下來看着他哭,陪着他,讓他哭個夠。
老二看我沒走,又不同意買,哭了一會兒聲音就小下去了。
等他情緒平復了,我把他抱在懷裏,温柔地安慰他:
“媽媽知道你喜歡奧特曼,但我們家已經有好多了,再買就浪費了。”
他抽泣着説:“可他們都不是捷德……”
我又陪他説了一會兒話,並承諾他過生日的時候送他一個捷德奧特曼,他終於止住了啼哭,很快又跟小朋友玩起來。
還有一次,他在哥哥的作業本上亂塗亂畫,哥哥抽走了作業本,他大叫着在地上亂蹬腿、打滾、踹哥哥。
我把他抱到卧室牀上,任由他把牀上蹬得亂七八糟。
我就坐在牀上,看着他折騰。
他發泄了一會兒,感覺鬧也沒用,便漸漸安靜下來了。
看他平靜下來了,我把他抱到腿上,這才給他講道理,告訴他為什麼不能在哥哥的作業本上畫畫。
從那以後,他果然不再亂動哥哥的東西。
而且再遇到不被允許的事,也漸漸不再嗷嗷叫了。
即使遇到不高興的事,也能説出自己委屈在什麼地方、想要得到什麼,有理有據地給我們講道理。
這半年多來,他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慢慢變好,連一向吝嗇於誇讚的爸爸也誇他“會説話”“情商高”。
不再刻意壓制孩子的壞脾氣,耐心做他的情緒“疏導員”,孩子反而不知不覺學會了控制情緒,遇事學會了講道理。

不敢發脾氣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憐?這對母子的故事讓無數家長反思 第2張

老二的改變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也有老公和婆婆的積極配合。
他們一開始很不理解,覺得我由着孩子發脾氣太吵了,如果發生在外面就太丟人現眼了。
尤其是婆婆,總覺得我的教育方式跟她沒有區別。
但實際上有很大的不同——
雖然我讓孩子發泄情緒,但原則問題依然堅守底線,絕不妥協。
所以老二就不再以發脾氣的方式索取玩具,他知道鬧了也沒用,也就不鬧了。
但他鬧的時候我又沒走開,在旁邊陪着他,讓他覺得“無論我怎麼鬧媽媽都愛我”,心理上有安全感,所以也能自行平復情緒。
最重要的是,他的負面情緒都發泄出來了,沒有被壓制、積攢,也不至於耿耿於懷、忿忿不平。
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訴我們:堵不如疏。
家長“治”孩子的壞脾氣亦是同理。
“堵”住孩子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反而越攢越多,他越難控制情緒的堤壩,越容易爆發。
適當疏導,讓他把委屈、不滿、苦悶都發泄出來,他內心的壓力才能得到疏解,他才能更好地自控。
我們大人心情不好時,不也喜歡找人傾訴一番疏解自己嗎?
一個從事多年心理諮詢的朋友告訴我:
不要指望6歲之前的孩子能理性對待情緒問題,發脾氣是成長的必經階段。
人的大腦分為本能腦、情緒腦、理智腦,越到後面越高級。
當控制喜、怒、悲、懼的情緒腦沒發育成熟之前,孩子的理智腦也發展不起來。
他接診過很多心理患者,發現:
那些小時候不允許發泄情緒的孩子,長大後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心理上的問題。
他們很容易喜怒無常,有的具有很強的攻擊性,有的自我攻擊、討好別人,情緒很不穩定。
所以他工作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引導患者多説話,讓他們暢所欲言地發泄、想怎麼説就怎麼説。
這個過程就像“排毒”。
當他們把心裏集攢了幾十年的負面情緒全部宣泄出來後,內心才能得到充分淨化,而後才能獲得心靈上的安寧,才有能量對情緒進行自控。

不敢發脾氣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憐?這對母子的故事讓無數家長反思 第3張

根據朋友的建議,我們也調整了對老大的教育方式:
在他發脾氣的時候,先讓他發泄出來。
等他恢復平靜之後,再去跟他談心,讓他明白他發脾氣時我們是多麼難過。
第一次長談之後,老大別彆扭扭地對我説:
“你幫我替爸爸傳個話吧,那天我真不是故意的,就是氣頭上沒忍住,以後我一定控制自己的脾氣。”
我用力抱了抱他。
孩子本質上並不壞,只是還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此後我們對老大沿用了這個“先讓他發泄情緒再談心”的模式。
雖然偶爾他還是忍不住發脾氣,但再也沒發生過“火上澆油”事件。
最近兩個月,我家好久沒有出現雞飛狗跳、全家亂作一團的場景了。
所以,請別再壓制孩子的脾氣了!
反而應該慶幸他敢在父母面前暴露自己的脆弱。
這説明父母是他最信賴的人。
因為他明白:
自己“即使發脾氣也能得到愛與呵護”,所以內心才不會有雜念,才能沒有心理負擔地健康成長。
負重的孩子,挺不直脊樑。
一個孩子,如果在最親近的家人面前都噤若寒蟬、小心翼翼,這才是家長的失敗。
因為不確定自己是否被允許,即使心理有再多委屈也不敢完全釋放,能量都用來壓抑、揣測、迎合他人上了,怎可能陽光開朗?
有遠見的家長,絕不以吼、罵、打等發脾氣的方式讓孩子改掉壞脾氣。
而是冷靜下來,先接納孩子的壞情緒,讓他盡情發泄,等他平靜下來之後再去教育。
同時以身作則,不在孩子面前亂髮脾氣。
温和的家長,才能養出和氣的孩子。

不敢發脾氣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憐?這對母子的故事讓無數家長反思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