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小知識 母嬰教育 起名 運動知識 職場理財 情感生活 綠色生活 遊戲數碼 美容 特色美食 愛好

小海穴

欄目: 養生 / 發佈於: / 人氣:2.85W
小海穴 小海穴位位置

標準定位:小海穴在肘後區內側,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的凹陷處。

一説小海穴在“天井外旁五分”《鍼灸集成》。

小海穴

小海穴的準確位置圖

取穴方法

小海穴位於人體的肘內側,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小腸經合穴。

屈肘抬臂,與肘窩橫紋平齊之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中取穴。用手指彈敲該部時或可有觸電麻感直達小指。

解剖位置

尺神經溝中,為尺側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側上、下副動脈和副靜脈以及尺返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神經本幹。

小海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肘筋膜、肱骨的尺神經溝。有尺側上、下副動、靜脈及尺側返動、靜脈。分佈着前臂內側皮神經分支及尺神經。皮膚由前臂內側皮神經和臂內側皮神經雙重分佈。皮下組織稍厚而疏鬆, 內有少量脂肪,以保護深部經過的神經。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肘筋膜及其包裹的尺神經和尺側上副動、靜脈形成的血管神經束,深達肱骨內上髁後面的尺神經溝底骨膜。注意避開血管及神經。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尺神經溝內。

皮膚→皮下組織→尺神經溝內。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和貴要靜脈屬支分佈;深層有尺側上副動脈和尺神經本幹經過。

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分支及尺神經;並有尺側上、下副動、靜脈及尺側返動、靜脈通過。

小海穴的作用

小海穴意義:小腸經氣血在此匯合。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性温熱。

運行規律:緩慢地蒸散並循小腸經上行。

特異性:小海穴為手太陽小腸經五輸穴之合穴,五行屬土、手太陽經所入為“合”。

小海穴 第2張

功效作用

小海穴有安神定志,清熱通絡的作用。

小海穴有散風邪,通經絡,清神志作用。

小海穴有舒筋利節之功,治症亦甚複雜。有匯治諸經各病,猶江海之匯百川也。

生髮小腸之氣。

主治疾病

小海穴主治肘臂疼痛,癲狂,癇證,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寒熱,風眩頭痛,目黃,項痛頰腫,齒齦疼痛,齒齦炎,齒齦腫,頷腫,瘰癧,上肢不舉,尺神經痛,肘關節炎,舞蹈病,瘈瘲,精神分裂症,項強,頰腫,肘臂痛,網球肘,頸項、肩臂外後側痛,肩背麻痺,瘍腫,頸淋巴結結核等。

小海穴主治肘臂疼痛、癲癇、耳鳴、耳聾。

小海穴主要用於外感熱病、五官、上肢及神志疾患等:如寒熱、風眩頭痛、耳聾、目黃、項痛頰腫、齒齦疼痛、瘰癧、上肢不舉、尺神經痛、肘關節炎、舞蹈病、癲癇、瘈瘲、精神分裂症等。

小海穴主治頭痛,耳鳴,項強,頰腫,瘰癧,癲癇,肘臂痛等。

小海穴主治癲狂,癇證;頭痛,頭暈,耳聾,耳鳴,目眩,目黃,齒齦腫,頰腫,頷腫;頸項,肩臂外後側痛,肩背麻痺;瘰癧,瘍腫。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癲癇,精神分裂症,舞蹈病;

其它:齒齦炎,頸淋巴結結核,網球肘等。

穴位配伍

小海穴配手三裏穴治肘臂疼痛。

小海穴配天井穴、阿是穴治瘰癧。

小海穴配天井穴、曲池穴治肘關節痛。

小海穴配合谷穴、大陵穴、神門穴、行間穴、心俞穴治精神病。

小海穴配合谷穴、頰車穴,有清熱消炎的作用,主治頰腫,牙齦炎,咽喉炎。

小海穴配風池穴、大椎穴,有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癲狂,癇證。

小海穴配大椎穴、風池穴、百會穴,治癲狂癇。

小海穴配曲池穴、臂臑穴,有活血通絡的作用,主治肘臂疼痛。

小海穴配曲池穴、少海穴,治肘臂疼痛。

小海穴配腕骨穴、合谷穴,治黃疸。

刺灸法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灸之,熱則瀉之。

針刺法

一般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脹感,或可有觸電感向前臂及手部尺側放散。

艾灸法

艾炷灸或温鍼灸3~5壯,艾條灸5~20分鐘。

小海穴解析

·小海。小,與大相對,為孝為陰也。海,穴內氣血場覆蓋的範圍廣闊如海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在此匯合,氣血場範圍巨大。本穴物質為支正穴傳來的天部之氣,至本穴後為聚集之狀,聚集的天部之氣以雲氣的方式而存在,覆蓋的範圍巨大如海,亦含有一定水濕,故名。

·小腸經合穴。本穴為小腸經氣血的匯合之處,故為小腸經合穴。

·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為小腸經經氣的匯合之處,氣血物質的運行緩慢,有土的不動之義,故其屬土。

小海穴的意義

小海為經穴名(Xiǎohǎi SI8)。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手太陽小腸經。小海是手太陽小腸經的合穴,五行屬土。小即微小,指小腸經,海即海洋,此穴是小腸經的合穴,氣血至此,猶如水流入海,故名小海[1]。主治肘臂疼痛,癲狂,癇證,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寒熱,風眩頭痛,目黃,項痛頰腫,齒齦疼痛,齒齦炎,齒齦腫,頷腫,瘰癧,上肢不舉,尺神經痛,肘關節炎,舞蹈病,瘈瘲,精神分裂症,項強,頰腫,肘臂痛,網球肘,頸項、肩臂外後側痛,肩背麻痺,瘍腫,頸淋巴結結核等。

小海穴出處

《黃帝內經靈樞·本輸》:手太陽小腸者,上合手太陽,出於少澤……入於小海,小海,在肘內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為合。

小海穴名解

小即微小,指小腸經,海即海洋,此穴是小腸經的合穴,氣血至此,猶如水流入海,故名小海[1]。

不大即為小。海,百川匯聚之處。穴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5分陷中,屈肘乃得。其處凹陷如海,又為小腸經之合穴,小腸為受盛之官,直趨於下,與胃水穀之海相連,與少海雖不同經,而穴底極為接近,故名“小海”。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風眩頭痛,小海主之。主瘧,背膂振寒。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寒熱,齒齦腫。

《鍼灸大成》:主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寒熱齒齦腫,風眩頸項痛,瘍腫振寒,肘腋痛腫,小腹痛,癇發羊鳴,戾頸,瘛瘲狂走,頷腫不可回顧,肩似拔,臑似折,耳聾,目黃,頰腫。

研究進展治療過敏性結腸炎

直刺小海,可使降結腸遠端的頑固性迷走神經過敏現象好轉,可治療過敏性結腸炎。

增強闌尾蠕動

現代研究表明,針刺正常人小海穴,可使闌尾蠕動增強。

Tags: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