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小知識 母嬰教育 起名 運動知識 職場理財 情感生活 綠色生活 遊戲數碼 美容 特色美食 愛好

清明節來歷(傳説)和習俗

欄目: 生活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9.54K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也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清明節來歷(傳説)和習俗。

清明節來歷(傳説)和習俗

操作方法

01

我們先來了解以下清明節的來歷。清明節又稱寒食節,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節有這樣一個傳説: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説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來歷(傳説)和習俗 第2張
02

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
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中國古人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上古時候,家中有人去世時,只挖墓坑安葬,不築墳丘標誌,祭祀主要在宗廟進行。後來在挖墓坑時還築起墳丘,將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質上的依託。戰國時期,墓祭之風逐漸濃厚起來,在清明節這幾天掃墓。

清明節來歷(傳説)和習俗 第3張
03

踏春: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來歷(傳説)和習俗 第4張
04

放風箏:
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説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來歷(傳説)和習俗 第5張
05

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清明節來歷(傳説)和習俗 第6張
06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清明節來歷(傳説)和習俗 第7張
07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清明節來歷(傳説)和習俗 第8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