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小知識 母嬰教育 起名 運動知識 職場理財 情感生活 綠色生活 遊戲數碼 美容 特色美食 愛好
當前位置:酷知知識幫 > 情感生活 > 親情

暑假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人民日報給出了8個建議,拿來就能用

欄目: 親情 / 發佈於: / 人氣:3.2W

簡要回答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轉眼,日前,多省市教育廳發佈消息,確定了2022年中小學暑假放假時間:綜合來看,各個地區相差無幾,不出意外的話,孩子們都能擁有50多天的長假。提到放假,最高興的就是孩子們,但在一些家長的眼裏,暑假對他們來説無疑是一場持續兩個月的噩夢。為了減輕這場噩夢,有的父母圖省事,把孩子送託班,或者用興趣班填滿他們的暑假;
還有的父母乾脆直接把孩子送回老家,讓老人幫忙照顧,自己便安心地不再過問。
其實,平日裏家長和孩子就很難有密集的時間進行高質量的相處,結果到了暑假,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待在家的時間長了,父母的陪伴時間卻更加少了。
教育界有一句至理名言: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來的。
深以為然。
父母如何陪伴,深刻影響着孩子的未來。
這個假期,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人民日報給出了8個建議,值得所有家長借鑑學習。

之前有人問過一位專家,説有沒有一種教育方式,既能營造親密的親子關係,又能教育孩子變得更好?
專家説,“有,陪孩子讀書。”
台灣知名教師宋怡慧也曾在自己的書——《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中表達過類似的觀點:“教育上做不到的事,就交給閲讀吧。”
閲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剛剛結束的2022高考作文題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從小缺失閲讀的孩子,將來一定會吃大虧!
而暑假,正是孩子大量閲讀、培養孩子閲讀習慣的絕佳時期,父母不僅要鼓勵和引導孩子多讀書,最好還能陪伴孩子一起讀。
放下手機,關上電視,一人一本書,一起分享,一起交流,一同享受閲讀的時光。
這是我們給孩子最好的陪伴,也是親子互動最好的方式。

暑假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人民日報給出了8個建議,拿來就能用

美國人類學家貝蒂·哈特和託德·雷斯利曾做過一項名叫“3000萬字”的調查,最後發現讓孩子更聰明的祕密,竟是靠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聊天。
想起去年被刷屏的一對雙胞胎學霸兄弟趙稞和趙棣。
他們的父親只是普通的農民,可高中三年,父親每個週末都會特意趕到學校,與兩個孩子面對面的交心、聊天。
儘管家境普通,但父親的陪伴,給了他們無盡的鼓舞和勇氣,最後兩兄弟分別被清華和北大錄取。
所以説捨得花時間陪孩子“閒聊”的父母,孩子一定不會差。
平時孩子學業重、時間緊張,我們也沒有太多時間陪他們好好聊聊天、説説心理話,那麼不妨趁着這個假期好好彌補一下之前缺失的親子交流。
聊天的內容可以關於我們自己,也可以關於孩子;可以關於學習,也可以關於興趣;可以關於有趣的事情,也可以關於沮喪的事情......
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和孩子聊,最好可以形成習慣延續下去。
長期堅持,便可以更好地瞭解孩子,拉近和孩子的距離,消除親子關係中的間隙。
心理學家Susan Harter曾説過,父母無條件的支持和關注,是奠定孩子身心健康、自尊自愛的基礎。
而陪孩子聊天,就是我們給予孩子關注的最好的方式。

暑假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人民日報給出了8個建議,拿來就能用 第2張

心理學家胡慎之曾在一場直播中講過:
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就是爸爸媽媽帶着孩子一起運動。
正如古人所云:“言傳不如身教”,“言傳”傳遞的是抽象的價值觀,“身教”才能將價值觀實踐和檢驗,從而讓孩子內化於心。
而運動就是身教的具體實踐方式。
父母在和孩子一起運動的過程中,不僅能傳遞熱愛生活的態度、剛強勇敢的意志以及合作冒險的精神,還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重視和關注,理解愛的具體方式。
所以假期在家,別再帶着孩子一起“葛優癱”了,陪着孩子一起出門運動運動吧,這樣開學孩子也能更加遊刃有餘地迎接各種挑戰。
畢竟強健的體魄,才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弱不禁風的身體,永遠養不出有趣的靈魂。
關於運動的好處,鹿媽也專門寫過《紐約大學研究:運動是對孩子大腦最好的投資(附0-18歲分齡運動清單)》。

暑假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人民日報給出了8個建議,拿來就能用 第3張

這學期,受疫情影響,孩子不是待在家裏上網課,就是復課後學校、家裏兩點一線跑。
父母們也是,要麼在家操心孩子的網課,要麼居家辦公。
憋壞了的父母和孩子,正好可以趁着這個暑假好好放鬆一下,親近一下大自然,見見外面的世界,開拓開拓眼界。
可以去公園或文化廣場轉轉;
去綠植多的地方走走;
去爬爬山、野野餐;
或者去海邊玩玩,進行一場難得的家庭旅行時光。
在旅行前最好讓孩子也參與到整個準備和安排中來,包括天氣狀況的瞭解、物品的準備、行程的安排、住宿的選擇等等。
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責任感,這樣的家庭旅行才有意義。
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關注,也才能通過旅行增進親子關係、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暑假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人民日報給出了8個建議,拿來就能用 第4張

戴爾·卡耐基曾説:
“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須學習自立,在家中教養他,使他具有為人所認可的獨立人格。”
然而現實卻是很多孩子毫無自理能力,可能連最基本的洗襪子、掃地、整理衣物都不會,更別提做飯、煮菜了。
所以,前段時間教育部發布了《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規定了以後勞動課將成為獨立的課程進行考核,並於今年開學後的9月份正式實施。
那麼這個暑假,不妨試着將孩子帶進廚房,從最簡單的教他們如何使用做飯設備、如何辨別使用不同調料等開始,放手讓孩子學習做飯的技能。
“世界不僅在百科全書上,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做飯、做家務這些看似細小瑣碎的生活小事,卻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基石,託舉着他們奔向更大的舞台。

暑假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人民日報給出了8個建議,拿來就能用 第5張

曾有人説:
“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規矩,不活潑叫做呆板。”
好的教育不是放養,而是有規矩的“守望”。
一到放假,孩子們的心“野”了,家長們的心也很容易就“散”了,之前立好並堅守的規矩很容易就功虧一簣,這就到了考驗家長的堅持和威嚴的時候了。
假期並不意味着就可以隨心所欲、不守規矩,之前立好的規矩該堅守的還要堅守。
同時還可以結合假期裏的具體情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下“假期的規矩”。
比如:
最晚9點起牀開始做作業;
每天看電視或玩電子產品的時間不能超過2小時;
每週至少洗兩次碗、做兩次飯、拖兩次地......
同時父母在制定家規時需要注意,儘量也要尊重孩子的意願,給予他一定的選擇權;內容也要清晰,利於孩子理解執行。
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父母一旦對自己和對孩子出現“雙標”,規矩也就形同虛設了。
真正的愛是帶着規矩去愛,真正的陪伴是幫助孩子做更好的自己。曾看過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媽,你老了就自己去養老院吧》,看完非常觸動。
文中講述一位母親因為不願意照顧83歲高齡的婆婆,寧可出錢把她送到養老院中去。
於是5歲的女兒看此情形便脱口而出了:“媽媽,等你老了,我是不是也可以把你送到養老院。”
有其父,必有其子。
5歲的孩子雖然什麼都不懂,但他們的模仿能力是極強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烙印在孩子身上。
所以孩子孝不孝順,關鍵是看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
平時我們要照顧孩子又要工作,孩子也要上學學習,能和家裏老人長輩見面交流的機會並不多。
剛好趁着這個假期,家長應該多帶着孩子去看看老人,多陪陪他們,關心關心他們的身體,聊聊彼此的家常,一起儘儘孝道。
請相信,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舉動,你的孩子都看在眼裏。

暑假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人民日報給出了8個建議,拿來就能用 第6張

暑假結束,新學期開學,孩子就要進入一個新的學年了。
告訴孩子:一年有365天,看似雖長,其實轉瞬即逝,提前做好計劃才能心裏不慌、走的更穩。
比如:
新學期要完成哪些事;
學會哪些技能、養成哪些習慣;
讀多少本書、寫幾篇讀後感;
學習目標是什麼、衝刺多少分;
暑假雖然是休閒放鬆的時間,但也是休整學習的關鍵期,暑假的計劃和安排也要陪孩子提前規劃好。
大到學習規劃安排,什麼時候讀英語、什麼時候做數學、什麼時候課外閲讀積累......
小到生活瑣事,什麼時候休息、什麼時候運動、什麼時候睡覺等。
有了一個清晰明確的規劃,孩子既能勞逸結合,家長也能比較放心,不至於上演“母子大戰”的戲碼。
所以想要給孩子更高質量的陪伴,就和孩子一起做好計劃吧。

暑假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人民日報給出了8個建議,拿來就能用 第7張

作家饒雪莉曾在《快樂就是和孩子享受生活裏的小幸福》這本書中總結: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過是以不同的方式陪伴。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在於買了多少東西、花了多少錢,而在於是否將愛和陪伴落實到陪他讀書、陪他聊天、陪他運動等等這些日常細節裏。
而這些看似無足輕重的小事,往往孕育着最偉大的教育。
所以這個假期,別再藉口工作太忙,陪孩子太累了。
相信用心陪伴的力量,這些親子間的親密時光,定會成為孩子內心的力量之源,托起他們人生的路。
點個【贊吧】,希望所有家長都能珍惜暑假這段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高質量的愛!

暑假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人民日報給出了8個建議,拿來就能用 第8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