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小知識 母嬰教育 起名 運動知識 職場理財 情感生活 綠色生活 遊戲數碼 美容 特色美食 愛好

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哪個才是大腸癌?哪些異常要注意?

欄目: 健康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3.25W

簡要回答

王先生今年58歲,是一個二十多年的老煙槍了,平時和老朋友們聚餐時,每次都喝的醉醺醺回家,上週三,他和平常一樣,喝完酒回家,覺得肚子不太舒服,他沒放在心上,草草洗漱完就睡下了,第二天一早排便時,發現便中帶血,這可把王先生嚇壞了,趕緊叫上妻子去醫院就診。醫生詢問王先生最近的排便習慣有沒有改變,王先生説他大概從一個月前就出現有時便祕,有時腹瀉的情況,但他當時以為自己是胃出了問題,醫生讓王先生回憶一下便祕和腹瀉的具體情況,王先生説有時候大概三四天都不會排便,但後面又出現一天兩三次大便的情況。
醫生對王先生進行體格檢查,發現王先生腹部出現異常包塊,而且出現了壓痛的表現,醫生給王先生開了腸鏡的檢查。
根據腸鏡報告,提示腸道內有異常腫塊,而且形態不規則,考慮為癌性病變。醫生跟王先生的家屬交代了病情,並且提出了手術切除的治療方案。在後續的治療過程中,王先生預後良好,醫生讓王先生定期複查,同時戒煙,戒酒,保持穩定的情緒,放鬆的心態。
在我國,隨着科技的進展和飲食水平的提高,大腸癌的發病率也逐漸上升,隨着年齡的增加而逐步上升,而且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

一、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哪個才是大腸癌?
在王先生的案例中,我們得知王先生出現了上述兩種情況,但是都不能完全等同於大腸癌,我們不僅僅要關注排便的次數還要關注糞便的形態,以及排便時有無異常感覺及排便的習慣有沒有發生改變。正常成人的排便有規律可循,一般是1天1~2次或者1~2天1次。
如果排便規律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就要引起重視了。當我們排便時,糞便的狀態比較稀薄,而且每日排便次數超過3次,糞便的量相比於平時也增加時,則為腹瀉的情況。相比於腹瀉,便祕是指當每星期排便少於兩次,或者是出現排便困難,糞便比較乾燥,呈硬粒狀,同時伴有頭痛、下腹脹的不適的情況。
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都可能是大腸癌的先兆表現,當癌腫病變較小時,隨着對腸道的刺激,可能會出現排便次數增多,但是隨着腫瘤的生長,發展,當癌腫阻塞腸腔時,糞便無法通過,這時會表現為便祕的情況。僅僅通過症狀是不能對大腸癌進行確診的,還需要一些輔助檢查例如腸鏡,以及病理檢查等。大腸癌雖然預後良好,但是目前在我國的發病風險持續增加,哪些因素會導致大腸癌的發生?

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哪個才是大腸癌?哪些異常要注意?

二、大腸癌都有哪些危險因素?
大腸癌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飲食方面,生活方式,腸道疾病以及遺傳因素。
在飲食方面,根據研究表明,當人體攝入過量的肉類,肉類在高温烹飪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名為雜環胺類的化合物,是致癌物質。
高脂肪的物質例如肥肉,油炸食品,這些脂肪在人體內經過β氧化代謝為脂肪酸,脂肪酸最終會轉變為膽酸,也是促進癌症進展的物質。吸煙,飲酒以及不愛運動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大腸癌發生的危險因素,當長期吸煙時,煙草中含有的物質尼古丁是致癌因子,而且吸入煙草越多,發病風險也就越高。此外,吸煙不僅僅增加發病率還會增加大腸癌死亡率。煙草對人的身體百害而無一利,大腸癌,肺癌,膀胱癌都與煙草息息相關。當我們攝入酒精時,酒精經過我們的食管,胃,腸道,會對這些部位的黏膜產生刺激。長期的刺激會引起黏膜出現病變,甚至可能會導致原癌基因突變,增加患病風險。據目前流行病學研究,規律,適度的體力活動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病率,而肥胖可以讓大腸癌的發病率顯著提高。
很多常見的腸道疾病都是大腸癌的癌前病變,例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腺瘤樣息肉病等,所以當我們出現腸道疾病時,不可以掉以輕心,要認真治療,對於早期發現的腸息肉,也可儘早行切除治療。凡是癌症都有一定的遺傳易感性,大腸癌也不例外,若是直系親屬有大腸癌的病史,那麼患大腸癌的風險會大大增加。大腸癌還可根據遺傳因素的影響分為遺傳性和散發性,當暴露於相同的環境因素,因為遺傳基因的不同,身體狀態也不同,基因多態性是人體產生不同的遺傳易感性的基礎。
具備這些易感因素,並不是百分百會患大腸癌,當身體出現異常情況時,我們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

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哪個才是大腸癌?哪些異常要注意? 第2張

三、當身體出現哪些異常時需要注意?
大腸癌常見的病理類型主要包括早期和進展期,早期大腸癌是指腫瘤的生長範圍比較侷限,不超過黏膜下層,而且不會轉移至淋巴結。
進展期大腸癌包括:隆起型,腫瘤向腸腔內形成一個結節狀或菜花狀的突起。潰瘍型:腫瘤破壞腸黏膜,形成較深的潰瘍,潰瘍底部深達或貫穿肌層。浸潤型:腫瘤向腸壁的各層瀰漫浸潤,腸壁出現增厚的情況。不同的病理類型會導致不同的臨牀症狀。正常人體內的細胞生長是受機體支配的,但是癌細胞的生長表達,是不受機體調控的,當癌腫的原發灶對腸道的黏膜刺激時,在大腸癌初期可能在右下腹出現間歇樣疼痛,如果腸道病變範圍較大,糞便通過困難時,腸蠕動增強也可出現痙攣性疼痛,這時常常誤認為是闌尾炎。
後期,間歇樣疼痛可能轉變為持續性疼痛,如果糞便出現比較乾的狀態,阻塞腸道時,可能會加重疼痛,甚至出現絞痛。在病變早期,癌腫常常會形成潰瘍,加重對腸道黏膜的刺激,這時可能會出現稀便,同時排便的次數會增加,但不同於腹瀉,糞便中可能會帶有膿血,這與腫瘤浸潤血管有關。
而隨着腫瘤的增長,出現阻塞的情況時,糞便很難通過,這時可表現為便祕的症狀。隨時疾病的進展,腫瘤對腸道的刺激增強,腸道蠕動的功能受到影響,還會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糞便中帶血常常是最早出現的症狀,多為暗紅色,常見混合在糞便中或附着於糞便表面。隨着腫瘤的增大、浸潤周圍的血管以及腫瘤潰爛時會逐漸變成黏液膿血便,肉眼下可以直接觀察到。
如果長期便血,在消化道失血的情況下,會出現缺鐵性貧血,這時不僅要對腫瘤進行切除,也應該注意補充鐵劑。
當我們出現便中帶血時,還應該鑑別診斷是否為痔瘡,痔瘡導致的出血常常為鮮紅色,而且常常遊離於糞便之外,痔瘡出血一般會伴有肛門疼痛的症狀,而腫瘤出血常常伴有全身症狀。腫瘤在腸道形成,當對腹部進行體格檢查時,一方面摸到的腫塊可能是癌腫本身,另一方面可能是腫瘤在腹腔內轉移,粘連而形成的塊狀物。
常規情況下,質地較硬,因為腸道內有細菌的存在,所以繼發感染的概率較高,當感染後,腫塊移動受限,而且可能會有腹膜炎的表現。當我們出現以上症狀時,應積極去醫院就診,因為大腸癌的預後跟發現的時間有密切關係。

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哪個才是大腸癌?哪些異常要注意? 第3張

四、大腸癌應該如何治療?
大腸癌的治療主要包括內鏡下治療,外科手術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放療以及靶向治療。
通過內鏡對腫瘤進行切除,不僅對人體的創傷達到最小,而且不同於外科手術,風險也大大降低,是大腸腫瘤治療的首選方法,目前比較常用的兩種微創技術是高頻電圈套切除術和內鏡黏膜切除術。雖然內鏡下治療有很多優點,但是目前大腸癌的主要採取的治療方式仍然是外科治療,因為外科治療的適用範圍更加廣泛,而且隨着手術方式的改進,提高了患者術後的生活水平。
目前主要採用的是腹腔鏡而不是傳統的開腹手術,增加了手術的安全性,而且規範了對腫瘤切除的範圍和方法,減少了腫瘤的繼發擴散,大大降低了復發的可能性。化療是大腸癌多學科綜合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已經處於晚期和不能採取手術治療的患者,化療是主要的治療手段,而且化療聯合手術和放療,效果也比較顯著。大腸癌的常用化療藥物有三類:抗代謝的氟尿嘧啶類藥物、阻斷DNA的複製和轉錄的奧沙利鉑和誘導單鏈DNA損傷,導致細胞死亡的伊立替康。
隨着科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術前化放療取代了術後化放療,通過手術前放療可以縮小腫瘤的範圍,降低手術過程中腫瘤播散的概率,同時大大提高了切除率。
靶向治療是最近比較熱門的治療方案,因為大腸癌的致病因素中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異常表達,而且EGFR參與介導很多條信號傳導通路,與腫瘤的發生、發展關係密切。所以通過阻斷EGFR的信號轉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腫瘤細胞生長、阻斷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目前臨牀用於治療大腸癌的EGFR靶向藥物主要有抗EGFR單株抗體如西妥昔單抗。

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哪個才是大腸癌?哪些異常要注意? 第4張

怎麼樣預防大腸癌:
維生素和纖維素具有抗癌的功能,所以多食用蔬菜、水果,同時纖維素可以促進代謝產物膽汁酸鹽的排出,而膽汁酸鹽正是致癌的危險因素,還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促進消化。適當攝入牛奶或鈣補充劑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根據王先生的病例,我們可以看出吸煙,酗酒是大腸癌常見的危險因素,而且在後續的治療過程中,醫生也囑咐要戒煙,戒酒,同時我們還了解到了大腸癌的危險因素還包括體重超標,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等,所以我們要改掉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積極去户外運動,控制體重,治已病不如防未病。

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哪個才是大腸癌?哪些異常要注意? 第5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