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小知識 母嬰教育 起名 運動知識 職場理財 情感生活 綠色生活 遊戲數碼 美容 特色美食 愛好

保健品真的是安慰劑嗎?

欄目: 養生 / 發佈於: / 人氣:2.85W

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保健品真的是安慰劑嗎?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好多人説保健品只是安慰劑,感覺有用也只是心理作用。真的是這樣嗎?保健品究竟有沒有實際的功效?

操作方法

2015年實施的國標GB 16740-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保健食品》中,對於保健品的定義是:聲稱並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用於特定人羣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保健食品不能説是“安慰劑”,應該是一種膳食以外的營養補充劑,不能把保健品當成藥服用,也不要用保健食品代替藥物治療疾病。

保健品真的是安慰劑嗎?

保健食品,在美國稱作膳食補充劑(Dietary Supplement),李藥師覺得這個稱謂更加合理確切。保健食品的應用,應該是用於特定人羣,補充相關營養素、調節身體機能的食品級產品,而國內的定義添加的“保健功能”就把這個問題給模糊化了,給了保健品生產商很大的宣傳空間,於是乎,有的保健品能降血壓,有的保健品能治療胃潰瘍,有的保健品能治療糖尿病,有的保健品能抗癌,有的保健品能治療陽痿。。。

保健品真的是安慰劑嗎? 第2張

而實際的現狀是,國內對於保健食品的監管、審評審批都相對較鬆,跟藥品的審批和監管簡直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所以國內保健品的質量、有效成分含量、安全性等各方面較國外同類產品都有較大差距。還有很多保健品商連保健品也不申報,而是走普通食品申報通道,飲料申報通道,走捷徑快速上市,這樣的保健品,反正李藥師是不敢吃的。

保健品真的是安慰劑嗎? 第3張

在此給大家幾點建議:

第一、不要把保健品當成藥品服用,治療疾病還請選擇正規藥品,遵醫囑服用;

第二、如果確需膳食外補充營養素,儘量選擇國外的保健品或國內的“國食健字”號產品,特別是近兩年批准的產品,可能會研究稍微充分些,那些僅有QS標誌或連QS標識都沒有的,還是算了吧;

第三、除了特殊人羣,如更年期婦女補鈣,老年人補充輔酶Q10等,均衡膳食,合理通過食補補充營養,適度鍛鍊,提高身體素質,比吃保健品更靠譜。

第四、保健品市場廣闊,需求也大,但目前國內市場混亂、質量參差不齊也是事實,一定要擦亮雙眼,不要去參加會銷,不要去參加什麼講座,不要相信電台電視台的養生保健節目,負責任的講,這些保健品都是噱頭。

保健品是安慰劑嗎?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大家的腦海裏。首先,所謂安慰劑就是比喻能夠產生心理撫慰作用的方法和舉措等。例如,有些人吃了一些保健品,之後覺得特別好,但另一些人吃了同樣的保健品覺得並沒有什麼用,只覺得又被坑了一筆。那麼,問題來了,保健品真的只是安慰劑嗎?

保健品實際上只是膳食營養的補充劑。正規的保健品裏面是含有一定的營養成分的,如維生素系列,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等。但請一定注意,只是含有一定的,事實上就是少量的,甚至是微量的。那麼,現在肯定會有人告訴我説,既然這麼少,那還買什麼,簡直是浪費money。這種觀點並不對,因為正如前面所述,保健品只是膳食營養的補充劑。過量的營養被人體攝入,反而加重了人體的負擔,會給人體造成一定的危害。

然而,目前市場上的保健品是正規的嗎?肯定有,但大多數只是打着健康的幌子,卻轉賺着眛良心的錢。遇上只有澱粉、蛋白質的廠家,那算你沒賠。但是像一些含有激素之類的保健品那才是真正的健康殺手。激素調節的迅捷性造就了產品的“絕佳”體驗感,但同時也打破了你體內正常的調節機制。結果呢,想必無需再贅述。

因此,保健品並不只是安慰劑。不良商家與過分誇大的市場現象,才造就了消費者的質疑,學者的聲討。究其根本,這種非正常態的市場現象才是大家深惡痛絕的。同時呢,也要提醒廣大消費者,你們的初衷是什麼呢?一部分消費者的初衷可能已經超出了保健品所能承受的範圍。拿着保健品來治病。説實話,保健品的“壓力”也很大呀。保健品並不是藥,請大家一定要記住。諱疾忌醫是大忌,妄想用保健品達到治病的效果,那隻能説你想多了。合理地看病就醫,才是對自己生命健康的最大保證。這時醫生會告訴你,你所想象的“絕症”很可能只是你的一場心理疾病。而如果你身體這時缺少一些營養成分的話,那麼醫生合理指導下的保健品選擇將給你的健康帶來更可靠的保障。當然,假如很不幸,你生病了,那麼保健品即使再正規,再科學,也只是在拖延你的治療最佳時間。因此,正視保健品才是目前消費者面臨的最大挑戰。既是對自己,也是對社會。相信這也會是整個世界的一場挑戰。

保健品是安慰劑嗎?是的,但同時它也是膳食營養的補充劑。正視保健品,正視健康,請從自身做起。

保健品是大家的通俗説法,按規定其全稱應是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機能,適用於特定的人羣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保健品不是藥,只是調節劑或營養補充劑。

保健品真的是安慰劑嗎? 第4張

最新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每年的保健品銷售額已超2000億,預計5年後會增長到4000億。

保健品真的是安慰劑嗎? 第5張

保健品,吃過的人,也許會感覺良好,也許因為花了錢不能不説好。但是,當奇葩的“無藥勝藥,屢見神效”的宣傳響徹各家各户的客廳的時候,您是否知道,我國第一個獲批的保健品是白糖?白砂糖成保健品始於幾十年前,需要醫院開出的得了肝炎之類的疾病證明,因為那是給病弱者的補品。

保健品真的是安慰劑嗎? 第6張

服用保健品,建議先做正規的體檢,按醫生的意見,本着“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 ,不要抱太高期望,先試用,一般別超過3個月,無效就放棄;使用保健品還有一個原則是不能替代日常飲食,能通過食物補充的元素,不宜依靠保健品,更不可過量;老年人選擇保健品可從提高免疫力或改善腸道功能的品種,開始試用。

覺得無效1⃣️是吃的時間短,效果還未顯現;2⃣️是買了品質差的,確實無效。

保健品有很多確實有效果的。比如:

1⃣️鈣鐵鋅硒鎂VD VB VC VE 多維等元素補充類,就是缺鐵補鐵,缺鈣補鈣,這些都是實打實的;

2⃣️日常保健類,如魚油、卵磷脂、護肝片、黑蜂膠、螺旋藻,需要長期吃,才會有效果,你只吃一兩個月,肯定看不出效果。

3⃣️功能治療類,針對身體的某些症狀,有相應的產品,比如關節炎頸椎病吃鯊魚軟骨素;失眠吃褪黑素、睡眠片;吸煙肺不好吃清肺靈;血糖不穩吃血糖平衡片;膽固醇高吃膽鹼片……好多好多,都是很快就會見效的,關鍵是要買好的

4⃣️美容護膚累,比如葡萄汁、頭髮皮膚指甲營養片(也就是所謂的膠原蛋白,其成分不含膠原蛋白,所以口服的膠原蛋白都沒用)等等,也需要長期吃。

5⃣️最重要的,很多人買保健品,買到的都是商家瞎忽悠的產品,比如冬蟲夏草、比如燕窩阿膠、比如花膠酵素、比如亂七八糟的中藥集合體、比如所謂的中藥餵養的雞、比如幾千一個療程的傻嗶保健品。

6⃣️關於保健品的療程,可以很負責地説,所謂的療程都是瞎幾把扯的,就是個補充劑,談什麼療程?所有提到療程的保健品都是忽悠人的。

最後,期國內的保健品市場 魚龍混雜,更多的是忽悠中老年人的,包裝高大上,全是智商税;代購的保健品,很多功效也都是吹出來的,建議看看國外官網的説明,寫的很簡單、很具體,水分少,且實在。

保健品真的是安慰劑嗎? 第7張

這些保健品其實就是安慰劑。什麼是安慰劑呢?現代醫學要認定一種新藥的療效,要求做有對照的臨牀試驗,把患同一種病的病人隨機地分成兩組,一組服用要試驗的新藥,另一組服用與新藥外觀相同、但不含有效成分只含輔料的假藥,但是“欺騙”病人那是真藥,這就是安慰劑。對許多疾病來説,服用安慰劑的病人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也有一部分病情會好轉甚至痊癒。只有當服用新藥的那一組病人好轉的比例明顯高於服用安慰劑的,才能證明新藥的確是有療效的。

吃安慰劑的病人如果以為自己吃的是真藥,病情也會好轉,這叫做安慰劑效應。對保健品來説,安慰劑效應會更明顯,因為吃保健品的人本來就大多是沒病找病的健康人,對保健品效果的評價更為主觀。在賣這些保健品的美國網站,可以看到很多消費者的正面評價,紛紛作證這些保健品如何有效、管用。這裏面有些也許是托兒,更多的則是真正的消費者,他們吃了不含任何有效成分的保健品也覺得有效、管用,這就是安慰劑效應。所以在現代醫學看來,個案是證明不了療效的,消費者、患者的證詞更不足為憑。要證明一種藥物、保健品是否真正有效果,必須通過有安慰劑對照的臨牀試驗。

即便保健品含有其標識的有效成分,也不能説明它就真的管用。目前並沒有哪種草藥類保健品被嚴格的臨牀試驗證明了的確有效果——如果證明了,在美國就會獲得食品藥品管理局的批准成為藥物了,之所以作為保健品而不是藥物來賣,就是因為還沒有被證明了的確有效。按照美國的法律,藥物上市前必須證明有效性和安全性,保健品則不必證明,其實也就是讓消費者吃個心理安慰。但是保健品並不是純粹的安慰劑。作為安慰劑不能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成分,而保健品雖然一般來説不含有明顯的毒性(否則會被下架),但不等於就沒有毒副作用。實際上很多保健品都已被發現了有很多毒副作用,例如上述草藥保健品中,人蔘、銀杏能抗凝血,聖約翰草能降低體內雌激素含量,紫錐菊能引起嚴重的過敏,鋸葉棕能干擾性激素代謝等等。美國那些大品牌廠商把這些保健品的有效成分完全去掉,讓它們變成純粹的安慰劑,避免了毒副作用,可謂“業界良心”。

保健品真的是安慰劑嗎? 第8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