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小知識 母嬰教育 起名 運動知識 職場理財 情感生活 綠色生活 遊戲數碼 美容 特色美食 愛好

烏梅的功效作用與禁忌

欄目: 養生 / 發佈於: / 人氣:3.13W

性平,味酸、澀。歸肝經、脾經、肺經、大腸經。
【功效】斂肺、澀腸、生津、安蛔。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禁忌】表邪未解者禁服,內有實邪者慎用。不宜多食。

烏梅的功效作用與禁忌

基本信息

(01)落葉喬木。樹皮淡灰色或淡綠色,多分枝。單葉互生;有葉柄,通常有腺體;嫩枝葉柄基部有線形托葉2片,托葉邊緣具不整齊細鋭鋸齒;葉片卵形至長圓狀卵形,先端長尾尖,基部闊楔形,邊緣具細鋭鋸狀齒,沿脈背呈褐黃色。花單生或2朵簇生,白色或粉紅色;芳香;通常先葉開放;有短梗;苞片鱗片狀,褐色;萼筒鍾狀,裂片5,基部與花托合生;花瓣單瓣或重瓣,通常5片,闊倒卵形;雄蕊多數,生於花托邊緣;雌蕊1,子房密被毛,花柱細長,彎曲。核果球形,一側有淺槽,被毛,綠色,熟時黃色,核硬,有槽紋。花期1~2月,果期5~6月。

(02)【英文名】 Dark Plum Fruit、Smoked Plum、Dark Plum.

(03)【藥用部位】 薔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的近成熟果實。

(04)【產地分佈】 主產於浙江、福建、雲南等地。

(05)【採收加工】 5~6月果青黃色時採收,按大小分開,分別炕焙,火力不宜過大,温度保持在40℃左右。焙至果肉呈黃褐色起皺皮為度。焙後再燜2~3天,待變成黑色即可。

(06)【藥材性狀】 類球形或扁球形,直徑2~3釐米,表面棕黑色至烏黑色,極皺縮,於放大鏡下可見茸毛,基部有圓形果梗痕。果肉軟或略硬,果核堅硬,橢圓形,棕黑色,表面有凹點,內含卵圓形、淡黃色種子1粒。具焦糖氣,味極酸而澀。

(07)【臨牀應用】 用量6~12克。外用適量,搗爛或炒炭研末外敷。用治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蛔厥腹痛、嘔吐、虛熱消渴、崩漏下血、瘡毒等。

(08)【藥理研究】 藥理實驗證明,能使膽囊收縮,促進膽汁分泌,並有抗蛋白過敏作用;對多種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對各種皮膚真菌亦有抑制作用;有驅蛔蟲的作用;有抗疲勞、抗衰老、抗輻射、拮抗鈣離子、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09)【化學成分】 含有72種揮發油成分、有機酸、氨基酸及多糖。用酸鹼滴定法測定烏梅中枸櫞酸的含量,按乾燥品計算,含有機酸以枸櫞酸計,不得少於15.0%。另含蘋果酸、5-羥甲基-2-糠醛、延胡索酸、亞油酸等成分。

(10)【現代藥理研究】1.烏梅可刺激唾液腺、胃腺分泌,對膽囊有輕度收縮作用,可促進膽汁分泌,並可改變膽汁酸鹼度。2.烏梅對蛔蟲有興奮作用和刺激蛔蟲後退作用。3.烏梅對蛋白質過敏性及組胺性休克具有減低死亡數目的作用,還具有脱敏作用。4.烏梅有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並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5.烏梅具有一定的抗腫瘤、抗輻射活性。6.烏梅果漿可抗衰老,抗疲勞。7.烏梅提取物體外具有抗凝血抗纖溶活性,烏梅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烏梅成分苦味酸具有提高肝臟功能作用。

(11)【古籍摘要】《神農本草經》:味酸,平。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惡疾。《名醫別錄》:無毒。止下痢,好唾,口乾。《日華子本草》:暖,無毒。除勞,治骨蒸,煩悶,澀腸,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膚麻痺,去黑點,令人得睡。《藥性賦》:味酸,平,性温,無毒。可升可降,陰也。其用有二:收肺氣除煩止渴,主泄痢調胃和中。《本草綱目》:所主諸病,皆取酸收之義。惟仲景治蛔厥烏梅丸及蟲匿方中用者,取蟲得酸即止之義,稍有不同耳。大丞樑莊肅公痢血,應用烏梅胡黃連灶下土等分為末,茶調服,亦效。蓋血得酸則斂,得寒則止,得苦則澀故也。其蝕惡瘡胬肉,雖是酸收,卻有物理之妙。説出《本經》,其法載於《劉涓子鬼遺方》:用烏梅肉燒存性,研敷惡肉上,一夜立盡。《聖惠》用烏梅和蜜作餅貼者,其力緩。《簡便方》:起臂生一癰,膿潰百日方愈,中有惡肉突起,如蠶豆大,月餘不消,醫治不效,因閲本草得此方,試之,一日夜去其大半,再上一日而平。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湧痰,殺蟲,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本草蒙筌》:收斂肺氣,解渴除煩。因澀大腸,禁痢止瀉。卻傷寒温瘧,逐虛勞骨蒸。同建茶乾薑為丸,治休息久痢尤驗。黑痣可脱,蟲痛能安。《景嶽全書》:味酸澀,性温平。下氣,除煩熱,止消渴吐逆,反胃霍亂,治虛勞骨蒸,解酒毒,斂肺癰肺痿,咳嗽喘急,消癰疽瘡毒,喉痺乳蛾,澀腸止冷熱瀉痢,便血尿血,崩淋帶濁,遺精夢泄,殺蟲伏蛔,解蟲、魚、馬汗、硫黃毒。和紫蘇煎湯,解傷寒時氣瘴瘧,大能作汗。取肉燒存性,研末,傅金瘡惡瘡,去腐肉弩肉死肌,一夜立盡,亦奇方也。《本草備要》:澀腸斂肺。酸澀而温,脾肺血分之果。斂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澀腸,湧痰消腫,清熱解毒,生津止渴,醒酒殺蟲。治久嗽瀉痢,樑莊肅公血痢,陳應之用烏梅、胡黃連、灶下土等分為末,茶調服而愈。曾魯公血痢百餘日,國醫不能療,應之用鹽梅肉研爛,合臘茶入醋服,一啜而安。瘴瘧,諸證初起者,皆忌用。霍亂,吐逆反胃,勞熱骨蒸。皆取其酸收。安蛔厥,蛔蟲上攻而眩僕,蟲得酸則伏,仲景有蛔厥烏梅丸。去黑痣,蝕惡肉。癰瘡後生惡肉,燒梅存性,研末敷之。多食損齒傷筋。經曰: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本草崇原》:梅花放於冬,而實熟於夏,獨得先春之氣,故其味酸,其氣温平而澀,澀附於酸也。主下氣者,得春生肝木之味,生氣上升,則逆氣自下矣。除熱煩滿者,稟冬令水陰之精,水精上滋,則煩熱除而胸膈不滿矣。安心者,謂煩熱除而胸膈不滿,則心氣亦安。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皆陽氣虛微,不能薰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故止肢體痛及偏枯不仁之死肌。陽氣充達,則其顏光,其色鮮,故去面上之青黑痣及身體蟲蝕之惡肉。愚按:烏梅味酸,得東方之木木味,放化於冬,成熟於夏,是稟冬令之水精而得春生之上達也。拍人不體經義,不窮物理,但以烏梅為酸斂收澀之藥,而春生上達之義未之講也。惜哉。《神農本草經讀》:烏梅氣平,秉金氣而入肺;氣温秉木氣而入肝;味酸無毒,得木味而入肝,味澀,即酸之變味也,味勝於氣,以味為主。梅得東方之味,放花於冬,成熟於夏,是秉冬令之水精,而得春生之氣,以上達也。其下氣者,生氣上達,則逆氣自下矣。熱煩滿,心不安,《傷寒論》厥陰症,以氣上撞心,心疼熱等字賅之,能下其氣,而諸.病皆愈矣。脾主四肢,木氣不達而為死肌,烏梅能和肝氣、養肝血,所以主之。去青黑痣及蝕惡肉者,酸收之味,外能消痣與惡肉也。

Tags:烏梅 禁忌